萨提亚视频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>萨提亚视频

焦虑父母如何自救?
发布者:管理员   |   发布时间:2018-10-30   |   所属分类:萨提亚视频   |   阅读次数:800

孩子小时候饮食起居最让父母焦虑,那时觉得孩子大了就好了。但是当孩子长大,这份焦虑逐渐转移到孩子教育问题,并且焦虑指数也翻了倍,周遭的人都会劝你,放轻松莫焦虑。但整个社会就是这样,怎能不焦虑?


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美国教育专家、哈佛教育专业毕业黄陈怡文的一篇文章。教你如何放下教育的焦虑、如何正确地管教、如何建立家规、如何正确放手?用“爱的管教”,让为我们放下教育的焦虑。


父母一定记住,孩子的实力最重要,而不是考试分数。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,他才会真正拥有知识,一生受益不尽,如果每天让你背两百个单词,三个月下来将近两万的词汇,这样密集式死记硬背,你能受得了吗?如果只是为了考试的确可以学到很多考试技巧,但却不能把那些知识变成真正的能力。


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发掘他的天分呢?


1.png


首先,父母要确信孩子肯定有某一方面的天分,然后才能行动。从小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观察孩子,听其言、观其行、察其态,看他对什么感兴趣。如果他对小虫子兴趣浓厚,一到外面总是喜欢抓虫子,显然这孩子对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充满好奇,喜欢探索,此时你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地连声说:“哎,脏,别碰它。”你应该走过去说:“看到了什么?给我看看好吗?我也想知道这有什么好玩的呢?”孩子可能会说:“妈妈你看,它有四只脚,这是昆虫吗?我抓它,它竟然不咬我。”

 

其实父母不用太担心,孩子也不那么笨,面对他感兴趣的东西,有时他会先拿个东西戳戳看,安全了才会抓起来玩。他会告诉你,这是什么,那是什么,这就把他在书里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,然后他会更爱学习,更爱研究。

 

2.png


父母只要耐心地陪伴孩子,通过沟通启发他的思考和表达,就会惊讶地发现,孩子不仅对生物有兴趣,而且还会注意到一些父母忽略的事物,比如他喜欢看云,他会注意到云彩之间形状、颜色的差别,也会好奇地问到底哪片云朵会下雨等。所以,父母要多观察孩子,并记录下他的兴趣点。如果他特别有节奏感,一听到音乐就动个不停,你就多让他听音乐,在这方面多给他一些启发。但切忌不要联想到他在这方面好像有天赋,要把他培养成天才。我觉得想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的冲动是危险的,如果真的这么做对孩子来说也是很痛苦的事情。

 

我家老大的学琴经历


3.png


当初我家老大学钢琴时,第一个老师是俄罗斯人,比较注重技巧。第二个老师是中国人,也建议她参加考试。学了六年的钢琴之后,她想学竖琴,就跟我说:“我可不可以不要俄罗斯老师,也不要中国老师,要个美国老师?因为美国老师比较有意思,他们会教你怎样欣赏音乐。”

 

于是,我就在我家附近给她找了一位美国老师。这位老师是职业乐师,经常为婚礼或活动演奏,却不参加竞技性的比赛。而另一位俄罗斯的老师参加过很多欧洲大赛,她的指法特别厉害,有很多朋友推荐她。但是尊重秀璋的选择,我们还是让她跟着美国老师学习。每次上课回来,孩子都迫不及待地练习,看她特别享受,弹的时候也很投入忘我。

 

4.png


竖琴的音色美极了,真是一种奇妙的乐器。难怪竖琴的声音能够赶走扫罗王的烦恼,从而给他带来平安。自从开始学习竖琴,秀璋就常常抱着大竖琴,通过指尖的弹拨,让自己的情绪在琴弦上流淌。琴声的大小,音节的长短,琴弦震动的频率快慢,这些信息让我能够感受到她的心境。这种沉浸在音乐中的美,也成为我们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
 

其次,父母发现孩子的天分后,要常常鼓励他,先作为一种兴趣来充实生活,不要一开始就把他当成天才来培养。有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刚开始学习时,就盼望孩子将来能赢得国际大赛的好成绩。这样,会把孩子刚刚萌发的一点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。智慧的父母时不会让望子成龙的切盼冲昏头脑的,而是懂得因势利导,把天分的星星之火挑旺呈燎原之势。

 

如果学习过程带给孩子的享受和乐趣大过学习、练习带给他的枯燥和烦闷,那他就会没有压力地给自己定目标。正所谓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。我认识的孩子当中,也有从小苦练,并在家长的安排下,参加欧洲、全美的钢琴比赛,又到过一些著名的音乐厅或跟交响乐团一起演奏,可谓很风光。但这个孩子长大,离开父母之后,毅然决定再也不碰钢琴。他说:“我恨钢琴,好不容易等来了这一天,我再也不想碰它了。”

 

遇到挫折怎么办?


5.png


再次,孩子的天分好比种子,需要父母以时间、耐心、鼓励、支持为肥料精耕细作。即使有一天孩子遭到挫折,父母始终要相信他、鼓励他,对他说:“没有关系,就算你没有拿到名次,没有晋级,但我知道你尽力了,名次、晋级只是检验你学习的手段,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你还有音乐,还有音乐带给你的快乐,这就够了。”

 

我们家老大12岁时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,她一路杀进加州总决赛,但和她同去的人里只有她没有拿到全国赛的资格。在回来的路上,她特别伤心,哭了差不多一个小时,说:“我们俱乐部的其他人都晋级了,就我没有,以后再也不参加演讲了。”我说:“虽然你不能参加全国的比赛,但你能够进入加州总决赛,我就很为你高兴了。你应该为已经取得的成绩感到满足、高兴才对。没有关系,你才12岁,是俱乐部里年龄较小的孩子,你明年可以再来。”当时她确实得到了安慰。

 

在孩子失败时,父母一定要发自内心地鼓励孩子,让他知道真的没有关系,这就是人生。他今后一定还会遇到许多挫折,而成功就是一次次或左或右地偏离之后的归正,暂时的挫折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。就像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九十九次失败之后,当有人问他如何看待这九十九次失败时,他说这不是失败,这只是他排除的九十九种不可能,才有最后一次的成功。

 

我告诉女儿:“你想想看,你能进入加州总决赛已经很好了。想想你准备的时间有多少,再看看那些参加全国竞赛的孩子,他们花的时间有多少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这就是公平。从挫折中学会自我检验——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 

6.png


所以,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,鼓励他们勇于尝试,不要逃避,不要讨好似的跟孩子说:“不行就算了,大不了不学了,还有其他好玩的。”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跟他交心:“你想清楚了,你可以放弃,但你一生中有多少次挑战,就可能会有多少次经验,失败未必是坏事,只是不同阶段的不同尝试而已。”比如孩子学骑自行车,他能从骑带辅助轮的三轮自行车到骑两轮的,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验,一次次跌倒后再爬起来继续,直到潇洒地飞驰,就是一种突破。


我的孩子不如别人,怎么办? 


7.png


对父母来说,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的孩子,但这也是父母要学习的艰难一课。比如踢足球,如果孩子跑得慢,抢不到球,要鼓励孩子不要放弃。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练习,教他怎样才能跑得快一点,怎么盘带,怎样抢球。 

 

我家老三的个性比较温和,小时候玩足球也不太会抢球。我们做父母的总觉得男孩应该要会跟人争抢,才有男子气。看到自己的儿子不拼不抢,我总有些失落感。但每次上足球课他总是很开心地去参加,最后总算找到最合适的位置——守门员。

 

四年之后,我丈夫陪着两个儿子去踢球。因为我家老三暑假没有继续练球,于是球技不如其他孩子,即使大家把发球员的位置给他,有了发球的机会时,他还是会让别的队友抢走球。但是老三并不放弃,在球场上努力拼抢,还教到了很多好朋友,他非常高兴。

 

刚开始我先生很难受,后来他说其实孩子是不是队里最好的球员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孩子和别的孩子处得好,玩得开心就好。

 

在孩子们参加拼字比赛的过程中,我也学到了如何陪伴孩子战胜挫折失败。我觉得拼字比赛对孩子人格的造就非常有帮助。有的孩子拼错了,在众人面前觉得特别丢脸,对自己也会很失望。但有的孩子并没有觉得难以忍受大哭着跑下场,而是很有礼貌地坚持到底。

 

其实孩子学会承受失败,能够在众人面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并且相信下次还可以做的更好,就是胜利了。所以,父母平时要借助各种机会训练孩子,帮助孩子认识到最重要的不是名词,而是勇于参加,享受过程。

 

此外,拼字比赛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。你准备得再好,很可能抽到得恰恰就是自己不会的,或者临场发挥得不好都可能失败。所以,人的成功有时也不完全靠实力,许多外在因素也起很大作用。因此,教导孩子学习接纳得失与成败,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功课。

 

很多老师和家长,往往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孩子。成绩好的孩子,老师觉得他什么都好,甚至连缺点都可爱。成绩不好的孩子,常常受到冷落,甚至连品格也被怀疑。其实学习和品格是两回事,但很多老师会在这两者之间画等号——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,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。在这样一种认知中,你会发现,成绩好的孩子容易骄傲,承受不了压力,无法接受失败。成绩不好的孩子容易自暴自弃,失去上进心。

 

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学生,他在学校里样样都是第一名,是老师的宠儿,当他转到我们班后,跟其他孩子相比,他的英语就比较弱,所以这个孩子觉得特别挫败,就想退学。当时,他的妈妈鼓励他再坚持几个月。慢慢地,这个孩子通过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,他学会了谦卑,也重新认识了自己。通过努力,他的英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。


8.png


因此,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才能进步,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会承担,学会接受自己失败的事实,一个人只有接纳了自己原本的样子,才有力量坦然面对失败,重新站立起来。


唯有“爱的管教”,才能让为人父母的我们放下教育的焦虑。